童工工伤走法律步骤需要什么?


童工工伤走法律步骤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明确童工的定义,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企业或者个人使用童工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当童工发生工伤时,就需要按照特定的法律步骤来处理。 第一步,确认劳动关系和童工身份。这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用以证明童工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同时要有能够证明其未满16周岁的有效身份证明,如身份证等。这是整个法律流程的基础,只有先确定这些基本事实,后续的步骤才能顺利开展。 第二步,进行工伤认定。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虽然童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但在认定工伤时,可参照工伤认定的程序进行。需要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根据提交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作出是否属于工伤的认定。 第三步,劳动能力鉴定。如果工伤认定结果为属于工伤,接下来就需要对童工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主要是确定童工因工伤导致的伤残程度,这对于后续的赔偿金额计算至关重要。 第四步,协商赔偿。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童工或其近亲属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赔偿协商。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赔偿金等。一次性赔偿金数额要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来确定。如果双方能够就赔偿金额和方式达成一致,签订赔偿协议并履行,整个法律流程就相对顺利结束。 第五步,若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以便在仲裁或诉讼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处理童工工伤的法律步骤较为复杂,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以保障童工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