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的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包括哪些?


侵权责任的构成和责任方式是民法中处理侵权纠纷的重要内容。下面分别介绍侵权责任的构成和责任方式。 首先,关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来说,构成侵权责任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存在侵权行为,也就是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比如,有人故意损毁他人财物,这就是一种侵权行为。二是有损害事实,即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者精神损害等。比如,因为他人的诽谤行为,导致受害人的名誉受损,生意受到影响,这就属于有损害事实。三是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是由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比如,因为食用了某商家生产的不合格食品而导致身体不适,那么商家生产不合格食品的行为与消费者身体不适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四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损害后果,但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了但轻信能够避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其次,关于侵权责任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常见的侵权责任方式有以下几种。停止侵害,当侵权行为正在进行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该行为。比如,有人在网络上持续发布诋毁他人的言论,受害人可以要求其停止发布。排除妨碍,如果侵权行为妨碍了他人对其合法权益的正常行使,侵权人应当排除这种妨碍。比如,邻居在公共通道堆放杂物,影响他人通行,就应当将杂物清除。消除危险,当侵权行为可能给他人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险时,侵权人要采取措施消除这种危险。比如,某建筑物的墙体出现裂缝,可能危及行人安全,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就应当及时加固墙体。返还财产,当侵权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时,应当将财产返还给受害人。比如,小偷偷走了他人的手机,被抓获后应当将手机返还。恢复原状,侵权行为致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坏的,如果能够恢复原状,侵权人应当进行修复。比如,将他人的汽车撞坏,就应当负责修理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赔偿损失,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责任方式,侵权人应当对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赔礼道歉,当侵权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益时,侵权人应当向受害人赔礼道歉,以消除影响。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对于侵害他人名誉权等人格权益的行为,侵权人要在侵权行为造成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其名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