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是怎样的?
我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负责固定资产管理这一块。但是我不太清楚相关的管理办法,不知道该遵循什么规则,怎样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规定,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要求。
展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是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和规范处置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下面我们从固定资产的定义、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来详细介绍。 首先,明确一下固定资产的定义。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在购置环节,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购置固定资产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通过合法、合规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确保资产的质量和价格合理。例如,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定执行。 在使用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和登记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和浪费。对于共享共用的固定资产,要制定相应的使用规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例如,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