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财产纠纷包括哪些方面?


婚姻财产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婚前财产的界定与归属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结婚前各自拥有的房产、存款、车辆这些财产,在婚后怎么明确到底归谁,还有因为婚前财产产生的增值部分该怎么划分。比如说,一方婚前买了套房子,婚后房子涨价了,这个涨价的部分怎么算就是个容易产生纠纷的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但对于增值部分的划分,司法实践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比如是否有夫妻共同管理经营等。 其次是婚后共同财产的认定。在婚姻关系持续期间,像工资、奖金、投资收益、知识产权收益这些财产,双方可能会对它们属不属于共同财产有争议。特别是一方从事比较特殊的职业或者投资活动的时候。比如一方婚后写小说获得的稿费,就属于知识产权收益,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再者是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因为家庭生活、经营等产生的债务,到底是该夫妻双方一起承担,还是一方承担,在离婚的时候债务怎么分配清偿,这也是纠纷点。比如夫妻共同开了个店,欠了供应商货款,这个债务怎么承担就可能有争议。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然后是财产分割的方式与比例。离婚的时候,对于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公平合理地分,是按出资比例、贡献大小,还是平均分配,一旦有分歧就容易产生纠纷。法律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 最后是赠与财产的性质与处理。一方在婚姻期间得到的赠与财产,像父母给的房产等,到底算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这也容易引发争议。例如一方父母明确表示只给一方的房产,那就属于这一方的个人财产,要是没有明确表示,就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