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报表审计需要哪些资料?


报表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查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做报表审计通常所需的资料。 首先是财务资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大基本报表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就像给企业拍了一张“照片”,展示了企业有多少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润表则体现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能让我们了解企业的资金运作状况。此外,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会计账簿也是重要的审计依据,它们详细记录了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记账凭证同样关键,它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审计人员会通过查看记账凭证来核实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其次是企业的基础资料。营业执照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凭证,它证明了企业的身份和经营范围。税务登记证记录了企业的纳税信息,审计人员会关注企业是否依法纳税。组织机构代码证则是企业的“身份证号码”,用于识别企业的身份。公司章程规定了公司的基本运营规则和股东的权利义务,审计人员会查看公司章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验资报告是企业在设立或增资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证明股东出资情况的文件,它能确保企业的注册资本真实到位。 再者,重要的协议和合同也是审计所需的资料。比如销售合同,它反映了企业的销售业务情况,审计人员会关注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以及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采购合同则体现了企业的采购业务,审计人员会检查采购成本的核算是否正确。借款合同涉及企业的债务情况,审计人员会关注借款的用途、利息计算和还款情况。租赁合同如果企业有租赁业务,审计人员会查看租赁合同的条款,核实租金的支付和资产的使用情况。 还有一些其他资料也可能需要提供。银行对账单能反映企业银行账户的收支情况,审计人员会将其与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以发现是否存在未达账项或其他异常情况。存货盘点表用于核实企业存货的实际数量和价值,审计人员会关注存货的盘点方法和结果是否准确。固定资产盘点表则记录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原值、折旧等信息,审计人员会检查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是否正确,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是否规范。审计期间的重大决议和会议纪要可能涉及企业的重大决策和事项,审计人员会从中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决策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有权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企业有义务按照审计人员的要求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企业提供虚假资料或拒绝提供必要资料,可能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总之,提供全面、准确的资料对于报表审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