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我跟公司发生了劳动争议,打算申请仲裁。但听说仲裁有举证责任原则,我不太清楚这个原则具体是什么意思,它对我申请仲裁有啥影响?在仲裁过程中我要怎么遵循这个原则来举证呢?
展开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里,确定哪一方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主张的规则。这一原则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十分关键,它决定了当事人在仲裁中是否能成功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比如,劳动者主张公司拖欠工资,那么劳动者就需要拿出证据,像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考勤记录等,来证明公司确实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 不过,在劳动争议中,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信息掌握、证据获取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对等的情况,法律也有特殊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例如,关于员工的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台账等通常由用人单位掌握,如果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而用人单位不提供考勤记录来证明劳动者的出勤情况,那么用人单位就要承担不利的仲裁结果。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劳动争议案件中,还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比如,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在这类争议中,用人单位需要证明自己作出的决定是合法合理的。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明确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有助于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正确履行举证义务,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事人要根据具体的争议情况,按照法律规定积极收集和提供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