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什么意思?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而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就是指防卫人对自己防卫过当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态度。在理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明确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防卫时,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例如,甲在面对乙的轻微挑衅时,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反击,没有考虑到木棍可能会对乙造成严重伤害,结果导致乙重伤。甲本来应该想到自己用木棍的行为可能会过度,但他疏忽了,这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第二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指防卫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比如,丙是一名武术高手,在防卫时,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控制力度,不会造成对方重大伤害,但实际上却导致对方重伤。丙虽然预见到了可能的过度伤害,但过于自信自己的能力,这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还有一种情况是间接故意。防卫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丁在防卫时,清楚地知道自己使用的武器和方式很可能会给对方造成重大伤害,但他还是不管不顾地这么做了,这就是间接故意。不同的罪过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对防卫过当行为的定罪和量刑会有不同的影响。如果是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通常在量刑时会相对较轻;而如果是间接故意,量刑可能会相对重一些。总之,准确判断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对于正确认定防卫过当行为的性质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