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法律中的“应当”是什么意思?

在看一些法律条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应当”这个词,比如“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我不太理解这里“应当”到底表达了怎样一种法律要求,是必须要做吗?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呢?想了解下法律里“应当”具体的含义。
展开 view-more
  • #法律应当
  • #法律义务
  • #法律后果
  • #法律规定
  • #法定义务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语境中,“应当”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它表达了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意味着法律规定的行为是必须要去做的,带有命令性的色彩。简单来说,当法律条文规定某主体“应当”实施某种行为时,就表明该主体有义务去实施,没有选择不实施的权利。 从法律原理上看,“应当”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确定性。法律通过使用“应当”来明确规定人们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模式,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就要求合同当事人必须按照诚信原则去履行相关义务,这是一种法定义务。 如果当事人没有履行“应当”做的事情,也就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那么就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些后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包括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会承担刑事责任。比如,在刑法中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应当预见这种结果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这里的“应当预见”就是一种法律上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到,就可能构成过失犯罪并承担刑事处罚。 所以,在法律条文中看到“应当”这个词时,要清楚它代表的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义务,必须严格遵守。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