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需要做哪些鉴定,费用是多少?


在医疗纠纷中,常见的鉴定类型及相关费用如下: 首先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是对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评定的重要方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明确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一般来说,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费用在3000 - 5000元左右,再次鉴定费用会略高一些,大约在4000 - 6000元,不过不同地区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 其次是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它主要是判断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鉴定通常由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有相关规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的费用相对较高,一般在8000 - 15000元,具体金额会因鉴定的复杂程度、鉴定机构的收费标准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另外,还有伤残等级鉴定。当患者因医疗纠纷导致身体受到损伤并可能构成伤残时,就需要进行此项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从而为后续的赔偿提供依据。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来评定伤残等级。伤残等级鉴定费用大概在1000 - 3000元。 最后是护理依赖程度鉴定。如果患者因医疗损害需要长期护理,就需要进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以确定护理依赖的级别和护理费用。费用一般在1500 - 3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鉴定费用通常由申请鉴定的一方预先支付,最终根据鉴定结果和法院判决由责任方承担。而且,不同地区的鉴定机构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具体费用还应以实际情况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