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我最近碰到一件事,去一家小诊所看病,医生给我开了一堆药,花了不少钱,可吃了根本没效果。我怀疑他们是在骗我,想知道法律上对于医疗诈骗罪是怎么认定的,什么样的情况能算医疗诈骗呢?
展开


医疗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主要是指在医疗过程中,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患者财物。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认定标准。 首先,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也就是说,实施诈骗的人心里清楚自己在做欺骗患者的事情,并且是为了把患者的钱据为己有。例如,医生明明知道某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没有作用,却故意夸大疗效,让患者掏钱接受治疗,这就体现了其非法占有的故意。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诈骗罪对于主观故意的要求。 其次,在客观行为上,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虚构事实就是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来欺骗患者,比如谎称患者患有严重疾病,需要高额的治疗费用;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告诉患者某些重要信息,像药品的真实价格、治疗的实际效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而在医疗诈骗中,这些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就是诈骗的具体表现形式。 再者,关于数额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在医疗诈骗中,同样要达到相应的数额标准才会构成犯罪。不过,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在这个幅度内确定具体的数额标准。 最后,因果关系也很重要。患者是因为受到行为人的欺骗而产生了错误认识,并且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了自己的财物。也就是说,患者交钱接受治疗是因为被医生骗了,以为真的需要这么做。如果患者没有因为被骗而交钱,那就不构成医疗诈骗的既遂。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