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如何维权以及维权时效是多久?


在医疗事故中,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维权以及维权的时间限制。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了解一下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通俗来讲,就是医院和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因为犯错导致病人身体受到伤害。 当遭遇医疗事故后,维权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协商解决,这是最直接的方式。患者和家属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诉求,双方就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不过,协商过程中患者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比如病历、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以便在协商不成时作为维权的依据。 二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患者可以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相关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这种方式相对比较正式,能借助行政力量来解决问题。 三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如果协商和行政处理都无法解决问题,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以确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 关于维权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从患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遭遇医疗事故,以及知道是哪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时起,三年内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同时,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所以,一旦发现可能存在医疗事故,患者应及时采取行动,避免错过维权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