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出轨离婚后法院会怎么判?


在我国法律里,并没有明确把“精神出轨”列为法定的离婚过错情形。 首先,关于是否准予离婚。法院通常会全面审查夫妻双方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以及夫妻关系现状等多方面因素,以此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要是因为所谓的精神出轨,使得夫妻间矛盾激烈到无法调和,感情彻底破裂了,那么法院有可能判决准予离婚。但要是感情还没到破裂的程度,法院一般不会判离。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先由有关组织调解,也能直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会先调解,要是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就应当准予离婚。 其次,在财产分割方面。一般情况下,法院会按照均等原则来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不过要是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那么这一方可能会少分或者不分财产,但这和精神出轨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而且,若精神出轨行为没有达到与他人同居或者重婚等严重过错情形,无过错方通常不能基于此请求损害赔偿,财产分割也就不会因为精神出轨而有明显倾向。 最后,关于子女抚养权。法院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这个出发点,结合父母双方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判决,不会仅仅因为一方精神出轨就剥夺其抚养权。比如,如果精神出轨方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或者缺乏对子女照顾的责任心等影响子女成长的情况,那么无过错方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会增加。 相关概念: 精神出轨:指在精神层面上背离了夫妻间应有的忠诚义务,通常表现为对配偶以外的人产生情感依赖、爱慕等,但没有实际的身体出轨行为。 夫妻感情破裂:是一个法律概念,指夫妻之间的感情已经彻底无法挽回,无法继续共同生活,判断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法定离婚过错情形:法律明确规定的,因一方存在某些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等相应权益的情形,像重婚、与他人同居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