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判决流程是怎样的?


未成年犯罪判决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首先是立案阶段。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收到了与未成年犯罪相关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人的自首材料后,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会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接着是侦查阶段。立案之后,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会展开侦查工作。侦查手段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查封、扣押物证、书证、鉴定、技术侦查措施等。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的规定。 然后是审查起诉阶段。侦查终结后,案件会移送到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案件的事实、证据进行全面审查,看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这一规定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二条。 最后是审判阶段。如果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案件就会进入审判程序。法院会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会充分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获得辩护的权利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经过审理后,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