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无证驾驶出了事故责任怎么划分?


当遇到未成年无证驾驶出事故的情况时,责任划分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依据多方面因素和相关法律来确定。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它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由相关部门根据事故中各方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各方应承担的责任比例。 在我国,处理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其中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对于未成年无证驾驶出事故这种情况,如果事故是由未成年无证驾驶这一过错行为直接导致的,那该未成年人通常要承担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不过因为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赔偿责任一般由监护人承担。若事故中对方也存在过错,比如违规变道、闯红灯等,那么双方要按照各自过错的严重程度来分担责任。举例来说,如果未成年人无证驾驶闯红灯,而对方超速行驶,那就可能双方都要承担一定责任,具体比例由交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此外,未成年无证驾驶本身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不过对于未成年人,一般不会执行拘留处罚,但监护人会受到相应的教育和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