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欠款法院起诉了还能协商吗


房贷欠款被法院起诉了仍然是可以协商的。 首先要明白,协商在法律上就是双方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沟通、讨论,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在欠款纠纷里,只要双方都有意愿,任何时候都能协商。而且法律也是鼓励这种自行协商解决纠纷的方式的。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并没有禁止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即便已经开庭了,在庭审之余依然可以找原告协商。比如在很多类似的房贷欠款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达成协商一致,原告申请撤诉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法院制作调解书等情况是很常见的。 房贷欠款被起诉后协商,有以下几种方式和要点。第一,可以主动找到贷款行去协商。跟银行说明房贷欠款的真实原因,比如是因为失业、家人生病等突发且合理的状况导致暂时无法按时还款,诚恳地请求贷款行同意延时还贷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还款,例如增加分期期数等。第二,若经过协商银行还是坚持起诉处理,即便不具备债务清偿能力,在收到诉讼状副本之后也要积极应诉。要是作为被告方不知道该如何应诉的话,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在此过程中可以委托律师做诉讼代理人。 不过需要注意,如果协商达成协议,务必按照约定的计划进行还款;如果协商无果,那么仍需要遵守法院的判决,并尽快偿还逾期贷款。因为协商后仍需履行法院判决,否则可能面临资产被强制执行和信用受损的风险。总之,积极主动去尝试协商并按照约定或判决履行义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简单说就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在房贷纠纷里,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比如银行知道借款人长期不还房贷侵害到自己权益那天开始算。 强制执行: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要是房贷欠款不履行判决,银行申请后法院可能会对房产等资产进行强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