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犯罪如何判刑?


新型毒品犯罪的判刑需依据多种因素综合判定。首先,新型毒品又称“合成毒品”,它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麻醉毒品而言,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致幻或中枢抑制等作用。 在量刑方面,只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行为的,不论数量多少,一律构成犯罪,予以刑事处罚。 具体量刑标准如下: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对于新型毒品,还需要做含量鉴定,以确定是单一型毒品还是混合型毒品;如果是混合型毒品,要鉴定主要毒品成份及比例。对不符合要求的鉴定结论,应作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否则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证据使用。因某种原因不能作出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应按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进行处理,判处重刑及死刑的应特别慎重。此外,新型毒品案件适用死刑的主要对象是从事制造、走私等源头犯罪行为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对仅从事了运输、贩卖等中间环节行为的犯罪分子,原则上可不适用死刑,尤其是立即执行。 新类型毒品的定罪量刑数量标准暂按一定比例与海洛因进行折算,例如1克海洛因 = 20克氯胺酮 ;1克海洛因 = 10克替甲基苯丙胺(MDMA)等。相关法律依据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等条文 。总之,新型毒品犯罪的量刑较为复杂,要综合各种具体情况来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