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对上下班工伤是如何规定的?
在了解新劳动法对上下班工伤的规定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工伤。工伤,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者与工作相关的活动里受到的伤害。对于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点需要理解。
首先是“上下班途中”。它指的是职工以上下班为目的、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之间的合理路线。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是判断的重要依据。比如,你正常下班时间是下午6点,但是因为加班到晚上8点才回家,这个时间就是合理的;回家走的是平时经常走的路线,那也属于合理路线。如果下班后去超市买了点生活用品再回家,只要路线和时间都是合理的,也可以认定为上下班途中。
其次是“非本人主要责任”。这就要求在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中,你承担的责任不是主要的。一般来说,交通事故责任会由交警部门进行认定,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认定你在事故中承担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者无责任,那么就符合“非本人主要责任”这一条件。
认定上下班工伤的流程如下: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总之,新劳动法通过《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对上下班工伤认定有明确的标准和流程,职工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了解这些规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