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醉驾发生交通事故会怎么判刑?


非机动车醉驾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判刑情况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醉酒驾车。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相关规定,驾驶人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及以上的,属于醉酒驾车 。而且《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在道路上不得醉酒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一般情况下,如果非机动车醉驾发生交通事故,情节比较轻,没有达到刑法上犯罪的程度,不会有刑事诉讼。通常是由交通警察给予严厉警告并且施以50元人民币的罚款,要是非机动车驾驶人员拒绝接受罚款惩罚,交警有权依法扣押其非机动车。这是依据相关交通法规,对扰乱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并实施违规行为,从而引起交通事故和产生损失的非机动车驾驶员的惩戒措施。 但是,如果事故严重,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据《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所以,非机动车醉驾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判刑关键在于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总之,不管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都应当遵守交通法规,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相关概念: 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存在追逐竞驶,情节恶劣;醉酒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这些情形之一的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