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程序到了法院成功率大吗?
我家里人正在服刑,现在已经走到假释程序,并且到法院这边了。我特别担心最终假释申请通不过,想问问在这种情况下,假释到法院的成功率大不大啊?我心里实在没底。
展开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假释程序到了法院,其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能简单地说成功率大或者小。首先,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了假释的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其次,法院在审理假释案件时,会全面审查相关材料。这包括执行机关提交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的表现材料,比如是否认真遵守监规、有无立功表现等。如果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积极改造,有立功或者重大立功表现,那么其符合假释条件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相应地,法院裁定假释的成功率也会提高。反之,如果犯罪分子服刑期间表现不佳,或者存在再犯罪的风险等不符合假释条件的情况,法院通常不会裁定假释。 此外,社会影响也是法院考虑的因素之一。法院会评估犯罪分子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例如是否会对社区安全、秩序等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社区能够提供一定的监管和帮扶措施,也有助于提高假释的成功率。所以,假释程序到法院后的成功率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