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存在哪些黑洞?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当人的生命、健康或身体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害、残疾、死亡及精神损害时,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进行赔偿的一种侵权法律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所谓的“黑洞”,需要我们特别留意。 首先,证据收集方面存在陷阱。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证据是关键。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能证明受伤情况;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目击证人的证言等能证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和责任归属。然而,很多受害者可能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没有及时、全面地收集这些证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如果证据不充分,可能导致赔偿请求无法得到法院支持。 其次,赔偿项目和标准易被混淆。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计算标准。例如,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但有些侵权人或保险公司可能会故意模糊这些标准,少算赔偿金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我们要依据法律规定准确计算赔偿金额。 再者,鉴定环节可能存在问题。伤残鉴定是确定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一些不正规的鉴定机构可能会受到利益驱使,作出不公正的鉴定结果。受害者应该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同时,要了解鉴定的程序和标准,对鉴定结果有异议时,有权申请重新鉴定。 最后,和解与诉讼的选择也需要谨慎。有些侵权人可能会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提出和解,并承诺给予一定的赔偿。但他们给出的赔偿金额往往低于法定标准。如果受害者不了解自己应得的赔偿权益,轻易接受和解,可能会遭受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以咨询专业律师,评估和解与诉讼的利弊,再做出合适的选择。总之,在人身损害赔偿过程中,我们要提高法律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