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不能自理的孩子有什么政策?


国家为保障不能自理孩子的权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涵盖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支持等多个方面。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 生活保障方面 国家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于不能自理的孩子,如果属于残疾儿童,其家庭可能符合领取这两项补贴的条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则针对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这两项补贴制度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标准由地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自行确定。一般来说,申请这两项补贴,需要由残疾人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 医疗救助方面 对于不能自理的孩子,在医疗保障上有相应的倾斜政策。首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孩子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其费用相对较低,能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此外,针对一些患有重大疾病的儿童,国家还有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医疗救助则是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帮助他们减轻医疗负担。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医疗救助对象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不能自理的孩子如果符合这些条件,就可以申请医疗救助。 ### 教育支持方面 国家保障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对于不能自理的残疾儿童,根据其残疾程度和学习能力,可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轻度残疾的儿童可以随班就读,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中重度残疾的儿童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为了保障残疾儿童能够顺利接受教育,国家还设立了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用于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等。依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保障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 康复服务方面 为了帮助不能自理的孩子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国家提供了康复服务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康复训练等服务。 根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 - 18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救助内容包括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家长可以向当地残联组织提出康复救助申请。 ### 其他福利政策方面 除了上述政策外,国家和地方还可能有其他针对不能自理孩子的福利政策。例如,一些地方会为残疾儿童提供交通补贴、文化体育活动补贴等。此外,社会福利机构也会为一些无人抚养或家庭无力照顾的残疾儿童提供集中供养和照料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