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订立前的法律风险防范有哪些?


在商业活动或者日常生活中,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而在合同订立前进行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够避免后续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合同订立前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首先,要对合同相对方进行主体资格审查。这就好比您要和一个人合作做事,得先了解这个人是否有能力和资格做这件事。对于企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确认其是否合法注册、是否在经营期限内以及经营范围是否涵盖合同涉及的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所以,如果合同相对方不具备相应的主体资格,那么签订的合同可能是无效的。其次,信用调查也至关重要。信用良好的相对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违约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您可以通过查询公开的信用信息、向合作过的企业了解情况等方式来获取相对方的信用状况。就像您交朋友,肯定希望对方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如果对方有不良信用记录,如经常拖欠货款、有合同违约纠纷等,那么在和其签订合同前就要谨慎考虑。再者,明确合同条款是防范风险的关键。合同条款应该清晰、明确、完整,避免产生歧义。对于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都要详细约定。比如,在买卖合同中,要明确产品的规格、质量标准、交货时间和地点等。《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如果合同条款不明确,在履行过程中就容易产生纠纷。另外,要注意合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如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等。采用书面形式可以将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记载下来,便于日后查阅和证明。最后,还可以考虑要求相对方提供担保。担保可以是保证、抵押、质押等形式。比如,要求对方提供保证人,当对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这样可以增加合同履行的保障。总之,合同订立前的法律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审查。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合同风险,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