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什么原则?
我家孩子一时糊涂犯了点事,现在涉及到违法犯罪了。我特别着急,也很担心孩子的未来。想了解下,在法律上,对于像我家孩子这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来处理呢?这对孩子的处理结果很重要,我心里实在没底。
展开


在我国,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法律秉持着特殊的处理原则,这些原则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 首先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时,重点是通过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而不是单纯地给予惩罚。因为未成年人在心理和认知上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其次是分案处理原则。即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案件分开处理。这是为了避免未成年人受到成年犯的不良影响,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同时,也便于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专门的教育和矫治。 再者是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原则。在整个司法程序中,要确保未成年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得到保障,比如有权获得辩护、法定代理人到场等。这有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最后是隐私保护原则。对于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相关信息要予以保密,避免对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保护他们的名誉和隐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有关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姓名、影像、住所、就读学校以及其他可能识别出其身份的信息,但查找失踪、被拐卖未成年人等情形除外。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