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我亲戚家孩子还未成年,因为一些事犯了罪,家里人都很着急。我想了解下法律上对于未成年犯罪的处理原则是怎样的,好给亲戚家出出主意,也让孩子能得到公正的处理,所以来问问具体的原则规定。
展开 view-more
  • #未成年犯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理遵循着一系列特殊且重要的原则,这些原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引导,旨在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 首先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应将教育和矫正作为主要目标,惩罚只是辅助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意味着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帮助未成年人认识错误,改正行为,而不是单纯地给予严厉的惩罚。 其次是分案处理原则。该原则要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开处理,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被拘留、逮捕以及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未成年人受到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更有利于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教育和改造。 再者是不公开审理原则。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了这一原则,其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和隐私,避免他们因犯罪行为被过度曝光而受到更大的伤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最后是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这一制度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它给了未成年犯罪人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避免他们因为曾经的犯罪记录而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受到过多的歧视和阻碍。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