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终止的程序有哪些?
合同终止指的是因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况,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的法律效力也随之终止。
合同终止通常有以下几种程序:
首先是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终止的条件和程序,那么当事人就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来执行。例如,合同约定在一方违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另一方有权书面通知违约方终止合同,那么当违约情况发生后,守约方就可以依据合同约定,以书面形式通知违约方,自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终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这表明书面通知的形式是受到法律认可和保护的。
其次是法定程序。在没有合同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来终止合同。当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况,当事人可以行使法定解除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 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最后是协商程序。当合同终止既没有合同约定程序,也不符合法定终止条件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来终止合同。双方就合同终止的相关事宜,如是否返还财产、是否进行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终止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这为当事人通过协商终止合同提供了法律依据。总之,合同终止程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当事人在处理合同终止问题时,要遵循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工作了还算应届生吗?
建行逾期是否可以申请减免利息滞纳金呢?
邻居上小卖铺打人还砸柜台算犯什么罪?
离婚冷静期30天后就一定可以离婚吗?
拆迁如何获得最高补偿比例?
有毕业证书以后退休是否有补贴?
少儿市民卡丢了该怎么办?
考驾照时被恶意别车报警有用吗?
毕业后一直没交社保,能考公务员吗?
代订酒店应该开具什么发票?
失信被执行人的记录能否恢复?
是否存在收个人债权的公司?
独生子女中考能加多少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在法律面前是怎样的?
农业设施用地如何申请?
怀孕期间被降薪该如何赔偿?
伪报品名进口紫檀会受到怎样的行政处罚?
有人拿刀到我家声称要砍死我是否犯法?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