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离婚时财产怎么分割?
我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患者现在要离婚,我想了解下在法律上,精神病患者离婚的时候,财产一般是怎么分割的呢?我很担心患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想弄清楚这方面的规定。
展开


在探讨精神病患者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夫妻共同财产,指的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拥有的财产,比如两人一起购买的房子、车子,婚后的工资收入等;个人财产则是属于夫妻一方在婚前就拥有的财产,或者是在婚姻期间明确只赠与一方的财产等。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而对于精神病患者这类特殊群体,在财产分割时还会有额外的考量。 由于精神病患者在认知和行为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财产分割中通常会倾向于保护他们的权益。如果精神病患者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离婚诉讼中需要有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诉讼。在分割财产时,法院会综合考虑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生活实际需要、经济来源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如果精神病患者在生活上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经济支持来维持生活和治疗疾病,法院可能会适当多分给他们一些财产,以保障他们离婚后的基本生活。同时,如果对方在婚姻中有过错行为,比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也会照顾无过错方(也就是精神病患者)的权益。 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协议,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受到法律认可的。但如果协议存在显失公平等情况,损害了精神病患者的利益,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该协议可能会被变更或撤销。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