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未登记会引起哪些房产纠纷?


产权未登记在房产交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多种房产纠纷,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房屋所有权确认纠纷。房屋产权登记是确定房屋所有权归属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进行产权登记,在房屋归属问题上就容易产生争议。例如,甲出资购买了房屋,但登记在乙名下,若双方没有明确的协议,当甲想要确认房屋归自己所有时,就会因为缺乏产权登记的有力证明而陷入纠纷。 其次是一房多卖纠纷。由于产权未登记,房屋的所有权状态在外部看来不明确。不法卖房者可能会将同一套房屋卖给多个买家。因为没有产权登记的公示作用,后面的买家很难知晓房屋已经被出售的情况。当多个买家都主张房屋所有权时,就会引发严重的纠纷。这种情况下,未进行产权登记的买家很可能无法获得房屋,只能要求卖房者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再者是抵押、查封等风险纠纷。如果房屋产权未登记,房屋可能被原产权人或者其他人进行抵押、查封等操作。因为外部无法准确知晓房屋的产权状态,当房屋被抵押或查封时,实际居住或者已经购买该房屋但未登记的人可能毫不知情。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房屋的使用和交易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规定,以本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如果房屋被抵押且办理了登记,抵押权人就有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对房屋进行处置。 另外,还有继承纠纷。在涉及房屋继承时,如果产权未登记,继承人之间可能会对房屋的价值、归属等问题产生分歧。没有产权登记,难以准确确定房屋的产权情况,可能导致部分继承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例如,老人去世后留下一套未登记产权的房屋,多个子女都认为自己有继承权,就可能因为房屋产权不明确而引发继承纠纷。 综上所述,产权未登记会带来诸多房产纠纷风险。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购买房屋等不动产时,应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