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当遇到肇事逃逸情况需要起诉时,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起诉流程。 首先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收集相关证据,证据是打官司的关键。比如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这些可以直观地反映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像车辆的碰撞位置、现场的刹车痕迹等;还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它明确了事故各方的责任划分;医院的诊断证明,用于证明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医疗费用票据,这是后续索赔的重要依据。同时,要确定被告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方便法院送达法律文书。 接着是书写起诉状。起诉状是向法院表明您诉求的重要文件。在起诉状中,要清晰地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也就是您自己和肇事方的情况;详细阐述诉讼请求,比如要求对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具体金额和赔偿项目;还要说明事实与理由,也就是把事故发生的经过、肇事方逃逸的情况以及您因此遭受的损失等写清楚。 之后是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您需要将准备好的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一并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来说,交通事故案件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法院在收到您的起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受理案件,并通知您缴纳诉讼费。诉讼费的金额根据您的诉讼请求金额来确定。 法院受理案件后会进行审理前的准备工作。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和传票,通知被告参加诉讼。被告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状,表明自己对原告起诉的意见和理由。然后法院会确定开庭时间和地点,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最后就是开庭审理阶段。在法庭上,首先会进行法庭调查,双方当事人需要陈述案件事实,出示证据,进行质证。质证就是对对方提交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质疑和辩论。接着是法庭辩论阶段,双方当事人可以就案件的法律适用、责任承担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法庭辩论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进行调解,如果双方能够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就可以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如果调解不成,法院会依法作出判决。 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同时,该法还对起诉的程序、审理的程序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