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我经历了一个诉前调解的案子,最后调解结果出来了,可我发现这类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好像挺高的。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是调解协议本身有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想了解下具体原因。
展开 view-more
  • #诉前调解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诉前调解是指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由法院或其他调解机构主持,促使双方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达成和解协议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而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当事人角度来看,部分当事人在诉前调解时可能存在一些不理性的情况。有的当事人可能是迫于调解的氛围、对方的压力或者急于解决纠纷,而在未充分考虑自身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就签订了调解协议。比如,一些小微企业在面临债务纠纷诉前调解时,为了避免诉讼带来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承诺了超出自身实际经营状况能够按时履行的还款计划。当到了履行期限,却发现无法按照协议执行,从而导致对方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生效的调解协议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对方有权申请执行。 其次,调解协议内容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部分调解协议的条款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对于履行的时间、方式、质量标准等关键要素约定模糊。以货物交付的调解协议为例,如果只约定了大致的交付时间范围,没有明确具体日期,也没有规定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就容易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一方认为自己的履行符合约定,而另一方则认为不符合,最终导致无法顺利履行,只能通过申请执行来解决。 再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后,没有相应的监督措施确保双方按照协议履行。不像诉讼判决后,有法院的强制执行威慑力以及执行程序的保障。调解协议达成后,主要依靠当事人的自觉履行。如果一方缺乏诚信,故意拖延或者不履行,而又没有及时的监督和制约,那么另一方就只能通过申请执行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对诉前调解案件的履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认为不履行调解协议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违约成本较低。目前虽然有一些信用惩戒措施,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使得部分当事人存在侥幸心理,不把调解协议当回事,从而增加了申请执行的概率。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