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记立案的规定,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我在处理一起民事纠纷时,准备去法院起诉。听说现在实行登记立案制度,但我不太清楚具体规定。我有几个关于登记立案的选项,想知道哪个是正确的,比如立案是否有时间限制、对材料的要求等,希望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来正确处理我的起诉事宜。
展开


登记立案是法院受理案件的重要程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规定。 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这里的“符合法律规定”,指的是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同时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简单来说,就是您要去告的人明确,您希望法院帮您解决什么问题也清楚,而且这个事情是法院能管的。 其次,对于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也就是说,如果法院一下子没办法确定您的案子能不能立,会先收下您的材料,让您补充该补的东西,然后在七天内给您个准信。 再者,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这意味着如果法院觉得您的案子不符合立案条件,会给您一个书面的裁定说明原因,您要是不同意这个裁定,还能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此外,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自诉不予登记立案: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这些情况是明显不符合立案标准的,法院不会进行登记立案。 总之,登记立案制度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权,但也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当事人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准备好相关材料和证据,以确保顺利立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