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怎样规定的?
我有点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想了解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比如哪些算个人信息,法律对这些信息有怎样的保护措施,侵犯个人信息会有什么后果,希望有专业人士给讲讲。
展开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准确地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它旨在保护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个人信息。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条,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比如我们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都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 在个人信息处理方面,法律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同时,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而且,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且取得个人的同意。 对于个人信息处理者,《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规定了一系列义务。例如,要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通知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和个人。 如果有人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根据该法第六十九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可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