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哪些规定?
减刑和假释是我国刑罚执行中的重要制度,它们为罪犯提供了改过自新、提前回归社会的机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规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减刑。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接着,我们来看假释。假释 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在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程序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假释。
总之,减刑、假释制度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在办理相关案件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一级工伤伤残鉴定标准具体是怎么样的?
民间借贷担保期限可以注明长期吗?
离婚多久后就不能起诉了?
离婚时小孩会如何判?
没有社保卡能查到养老保险信息吗?
母公司对子公司有哪些权利与义务?
银行卡被反诈中心冻结了还能办新卡吗?
领离婚证一方不去该怎么办?
行政法是各种行政法规的总称吗?
父母工作单位是个体户该怎么填?
补办新身份证后旧的会失效吗?
两地工资个税是否可以合并在同一处申报?
工商办理完毕增加营业范围后,税务还需要办理什么?
开小诊所需要什么条件和手续?
富露施是否属于医保报销药?
房产抵押担保人会被判刑吗?
离婚不离家协议该怎么写?
电信诈骗从犯会怎么判刑?
如何认定首套房?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