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老年人寻求法律保护时享有哪些权利?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老年人寻求法律保护时,享有一系列重要的权利,这些权利在我国多部法律中均有体现。 首先是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这意味着,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在面对法律纠纷时,不用担心因经济问题而无法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法律援助机构会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指派律师,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包括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 其次是优先审理的权利。许多地方法院针对老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开辟了绿色通道,对老年人起诉的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这一举措能够让老年人的案件得到及时处理,避免因诉讼时间过长而给老年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例如,对于一些涉及老年人生活保障、医疗费用等紧急问题的案件,法院会加快审理进度,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及时得到维护。 再者是获得司法救助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明确,老年人作为当事人,经济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司法救助的范围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等。这使得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在诉讼过程中,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阻碍其维权的道路。 此外,老年人在诉讼过程中还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意味着老年人在诉讼中与其他当事人一样,享有陈述事实、进行辩论、申请回避等权利,法院会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确保诉讼程序的公平、公正。 最后,老年人还有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权利。如果老年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如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老年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侵权人承担这些责任,以弥补自己所遭受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