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间借贷时应注意防范哪些风险?

我打算进行民间借贷,把钱借给别人赚点利息,但又怕出问题。我不太懂法律,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比如借条该怎么写,利息怎么定才合法之类的,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民间借贷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在民间借贷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以下几种风险: 首先是主体风险。在进行借贷之前,要仔细核实借款人的身份信息,确定其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如果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借款合同,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或效力待定,从而给出借人带来损失。此外,还要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可以通过查询信用报告、了解其工作收入等方式进行评估。 其次是利息风险。民间借贷的利息约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如果约定的利息过高,超过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同时,在利息的支付方式和时间上也应当明确约定,避免产生纠纷。 再者是担保风险。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常见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和质押。在设立担保时,要注意担保合同的有效性。以抵押为例,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以不动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果担保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要求,可能会导致担保无效,出借人的债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是合同风险。借款合同是民间借贷的重要依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借款金额、用途、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内容。同时,要注意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公平性,避免出现格式条款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或加重对方责任的情况。在签订合同前,出借人应当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如有疑问应当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最后是诉讼时效风险。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民间借贷中,如果出借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未向借款人主张权利,可能会导致诉讼时效届满,丧失胜诉权。因此,出借人应当及时行使权利,在诉讼时效期间内通过书面催款、提起诉讼等方式向借款人主张债权。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