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二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一个在司法实践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它对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以及后续的执行程序等都有着关键影响。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在我国法律体系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根据该法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般而言,二审判决书在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这里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送达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等。 直接送达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法院工作人员直接将判决书交给受送达人。当受送达人是公民时,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一旦完成这样的直接送达,判决书就开始生效。 留置送达则是在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送达完成后判决书生效。 对于邮寄送达,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自该日期起判决书生效。而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送达完成判决书生效。 另外,在刑事诉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同样,二审刑事判决书通常也是在送达当事人后生效。不过在刑事领域,可能还涉及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涉及死刑复核程序的案件等,会有不同的规定和程序要求。 总之,一般情况下二审判决书送达即生效,但要根据不同的送达方式来准确确定生效时间。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书生效时间有疑问,或者在送达过程中存在争议等情况,可以及时与审理案件的法院进行沟通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