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有人轻伤会怎么判?


在探讨肇事逃逸致有人轻伤的判决情况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交通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而轻伤则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从法律规定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这里所说的“尚不构成犯罪”,在肇事逃逸致有人轻伤的情形下是比较适用的。同时,该条法律还规定,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也就是说,对于肇事逃逸致有人轻伤这种情况,逃逸者可能会被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并且可能会被并处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此外,逃逸者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这意味着,受害者因轻伤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逃逸者都有责任进行赔偿。 不过,如果在逃逸过程中存在其他恶劣情节,比如为了逃逸又再次发生碰撞等,那么处罚可能会更严重。而且,如果后续发现此次事故造成的伤害并非轻伤,而是重伤等更严重的情况,那么就可能会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所以,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