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当心哪七大陷阱?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警惕的陷阱,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七大陷阱及相关法律依据。
陷阱一: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仅作口头约定。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难以举证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所以,书面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凭证。
陷阱二:格式合同。用人单位事先拟好合同条款,劳动者只能被动接受。其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免责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可以主张条款无效。
陷阱三:生死合同。部分危险行业用人单位为逃避责任,在合同中约定“伤亡概不负责”。这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这种“生死合同”的条款是违法且无效的。
陷阱四:抵押合同。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交证件或押金,以此限制劳动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此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返还。
陷阱五:双面合同。用人单位准备两份合同,一份应付检查,一份实际执行,实际合同对劳动者不利。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一旦发现,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陷阱六:卖身合同。合同中约定不合理的工作时间、高强度工作任务等,限制劳动者的人身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权利,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劳动者有权拒绝。
陷阱七:暗箱合同。合同内容模糊不清,关键条款缺失或表述不明。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明确的内容及时要求用人单位解释清楚。否则,在发生纠纷时,可能会因为合同条款不明确而陷入不利境地。
总之,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审查合同条款,遇到不合理的情况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醉驾血检167会如何处理?喝酒骑摩托醉驾会被通缉吗?
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时应如何偿还债务?
离婚债务和财产如何分配?
起诉离婚了还能挽回吗
醉驾肇事逃逸会如何判罚?
发生工伤后如何进行评级和赔偿?
第二胎不能报生育险吗?
行政拘留时装病该如何处理?
企业所得税缴纳分录是怎样的?
公司开公户用财务的身份证有影响吗?
涉外警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未成年孩子是否可以买房?
宁波工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不小心把别人吓死算过失杀人罪吗?
工伤去世赔偿怎么划分?
车是否可以在公司账面上抵税?
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的区别是什么?
购房定金 应该交多少?
民法典规定下被保全的房屋能否办理房产证?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