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死亡的案件是否应该立案?
我遇到个事儿,涉及一起案件,可嫌疑人已经死亡了。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还会不会对这个案件进行立案。我想知道从法律规定来讲,嫌疑人死亡的案件到底能不能立案呢?想了解下具体的依据和情况。
展开


在法律上,对于嫌疑人死亡的案件是否立案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立案的概念。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如果在立案前就已经知道犯罪嫌疑人死亡,那么一般是不会立案的。因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象已经不存在,立案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某些经济犯罪案件中,虽然犯罪嫌疑人死亡,但可能还涉及到违法所得的追缴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八条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所以,即使犯罪嫌疑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可能会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这也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程度上对案件的一种处理。 综上所述,通常情况下嫌疑人死亡案件不会立案,但如果涉及违法所得追缴等特殊情况,还是会有相应的法律程序启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