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被冒名侵权后是否要去立案?
我们公司发现有人冒用我们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给我们造成了一定损失。我不太确定这种情况需不需要去立案,立案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不立案又会有什么后果?希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来做决定。
展开


当公司遭遇被冒名侵权的情况,是否要去立案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立案”在法律中的含义。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对于公司被冒名侵权而言,如果这种冒名行为已经达到了刑事犯罪的标准,那么就可能涉及到刑事立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如果冒名者冒用公司的注册商标进行商业活动,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公司就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刑事立案。一旦立案,司法机关会展开侦查,若查证属实,冒名者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从民事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公司被冒名侵权,其商业信誉、经济利益等可能受到损害,此时公司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虽然民事诉讼不涉及“立案”这一刑事诉讼概念,但也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 去立案有诸多好处。通过刑事立案,司法机关可以利用其职权和专业手段进行调查取证,这比公司自行调查要更有力度和效率。而且,如果冒名者被定罪,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减少类似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司还可以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冒名者赔偿经济损失。而选择不立案,公司可能需要自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证据、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并且可能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所以,一般情况下,建议公司在被冒名侵权后,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立案以及采取何种法律措施。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