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的情形有哪些?


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这是消费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情形: 第一,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一些商家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如威胁、恐吓、限制人身自由等,迫使消费者购买他们并不需要的商品或接受服务。例如,旅游过程中导游强制游客进入指定购物场所消费,不消费就不让离开,这种行为就明显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第二,限定消费者只能选择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某些商家可能会限定消费者只能在其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商品或服务,而不允许消费者自由选择其他商家的同类商品或服务。比如,一些小区的物业规定业主只能使用其指定的装修公司进行装修,否则就不允许施工,这就限制了消费者自主选择装修公司的权利。 第三,搭售商品或附加不合理的条件。有些商家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会强行搭售其他商品,或者要求消费者接受一些不合理的条件。比如,购买手机时,商家要求消费者必须同时购买其指定的手机配件,否则就不卖给手机,这就是典型的搭售行为,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购买配件的权利。 第四,利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选择。部分商家会通过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做出不真实的选择。比如,宣传某款保健品具有治愈某种疑难杂症的功效,但实际上并没有科学依据,消费者基于这种虚假宣传购买了该保健品,其自主选择权就受到了侵犯。 当消费者遇到侵犯自主选择权的情况时,可以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投诉,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