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法全文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解读?


印花税法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设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以下为你介绍印花税法相关要点及解读。 首先,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应税凭证、进行证券交易的单位和个人,为印花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印花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书立在境内使用的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印花税。这里的应税凭证包括合同、产权转移书据和营业账簿等。也就是说,只要参与了这些特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就有缴纳印花税的义务。 其次,税率方面,印花税法对不同的应税凭证设置了不同的税率。比如借款合同,税率为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买卖合同的税率为价款的万分之三。不同税率的设定,体现了国家对不同经济活动的税收调节意图。 再者,计税依据,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应税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为产权转移书据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这样规定避免了重复征税,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 然后,税收优惠,印花税法规定了多种免征印花税的情形。例如,农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或者销售农产品书立的买卖合同和农业保险合同等免征印花税。这体现了国家对特定群体和行业的扶持。 最后,征收管理,印花税按季、按年或者按次计征。实行按季、按年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季度、年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实行按次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证券交易印花税按周解缴。证券交易印花税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每周终了之日起五日内申报解缴税款以及银行结算的利息。明确的征收管理规定,有助于保障税收的及时足额征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