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我在网络安全行业工作,最近遇到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复杂情况,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认定是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到底怎么判断这种行为呢,认定标准都有哪些方面?
展开 view-more
  • #网络犯罪
  • #病毒认定
  • #计算机法
  • #传播标准
  • #法律责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认定标准包含多个关键方面。 首先,从主观层面来说,行为主体要有故意的心态。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计算机病毒被制作出来或者传播开,还积极去做这件事。比如一个人清楚编写的某个程序带有破坏性质,会像病毒一样影响其他计算机系统,却依然编写并传播,这就体现了主观故意。 其次,在客观行为上,要有制作计算机病毒的行为。这里的制作手段多样,编写全新的病毒程序、对已有的病毒程序进行修改、将不同的程序合成产生新的病毒等都算。比如有人自己编写代码,创造出一个能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这就是制作行为。 然后,还需要有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活动。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网络,比如通过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发送带病毒的文件;还有存储介质,像把带有病毒的文件拷贝到U盘,再插到其他计算机上,使病毒扩散到其他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危害或潜在威胁。 当这些行为引发一定后果,达到特定标准,才会被认定为犯罪。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后果严重”的情形包括:导致10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软件或者硬件不能正常运行;对20台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增加操作;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或者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等。 相关概念: 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中编制的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破坏性程序: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中在计算机内部运行的一种干扰程序,其中典型的是计算机病毒。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