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报废处置需要进行评估吗?


国有资产报废处置是否需要评估,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国有资产,通俗来讲,就是国家拥有的财产,像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都属于国有资产范畴。国有资产报废处置指的是当这些资产达到使用年限、损坏无法修复或者因技术进步等原因不再具有使用价值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的行为。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二)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三)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四)非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五)产权转让;(六)资产转让、置换;(七)整体资产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八)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九)资产涉讼;(十)收购非国有单位的资产;(十一)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十二)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抵债;(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虽然这里没有明确提及国有资产报废处置必须评估,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报废资产涉及较大价值、存在产权纠纷等情况,通常也需要进行评估。 此外,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在报废处置环节,如果资产价值较高或者情况复杂,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能会要求进行评估,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处置合理、合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如果国有资产报废处置涉及的金额较小、资产性质简单,且不存在产权争议等问题,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可能不需要进行评估。这种情况下,单位要按照内部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并做好资产核销等相关账务处理工作。 国有资产报废处置是否评估,要综合考虑资产价值、性质、相关规定和审批要求等因素。在进行国有资产报废处置时,相关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处置过程合法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