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该如何进行及有哪些相关建议?


股票期权是企业给予员工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这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方式,旨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会计处理上,首先要明确股票期权的确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是说,企业在授予员工股票期权时,要按照期权的公允价值,将其确认为一项成本或费用,同时增加资本公积。 比如,A公司于2025年1月1日向100名员工每人授予100份股票期权,这些员工需在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100股A公司股票。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份15元。那么在授予日,A公司虽然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要在备查簿中登记。 接下来是股票期权的计量。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还是以上面的A公司为例,假设预计这100名员工都能满足行权条件,那么在2025年12月31日,A公司应确认的费用为100×100×15×1/3 = 50,000元,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5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00。 到了可行权日之后,如果员工行权,企业应按照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比如员工行权时,A公司应做如下分录:借:银行存款(行权人数×100×5);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累计确认的金额);贷:股本(行权人数×1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对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相关建议,企业要准确评估期权的公允价值,这可能需要借助专业的评估机构。同时,要及时关注员工的服务情况和行权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会计处理。另外,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会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