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的主体指的是什么?
我收到了行政处罚通知,不太清楚后续要是涉及强制执行,到底哪个主体有权力来执行。是行政机关自己,还是法院呢?我想弄明白行政处罚强制执行主体的具体情况,免得自己稀里糊涂的。
展开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主体,简单来说就是有权对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手段,使其履行义务的机关。 在我国,行政处罚强制执行主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罚款的数额;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依法处理或者将冻结的存款、汇款划拨抵缴罚款;根据法律规定,采取其他行政强制执行方式。像公安、税务、海关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就拥有一定的强制执行权。这些行政机关在自己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可以直接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另一类是人民法院。当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执行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由人民法院来审查并决定是否强制执行。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条件,就会采取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比如冻结、划拨当事人的存款等,以确保行政处罚决定得以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