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是怎样的?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是为了保证审判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人民法院的廉政建设,维护司法公正而制定的。下面从多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办法明确了违法审判责任的定义。违法审判责任是指审判人员在审判、执行工作中,故意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因过失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的责任。简单来说,如果审判人员在工作中故意违法或者因为疏忽大意违法且造成严重后果,就要担责。 其次,《办法》详细列举了应当追究违法审判责任的情形。例如,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行为的;违反法律规定,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罪犯裁定减刑、假释的;故意违反法律规定采取或者解除财产保全措施,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失的等等。这些情形涵盖了审判工作的多个环节,确保对审判人员的行为进行全面规范。 再者,关于责任的承担主体。直接故意违法行使职权造成错误裁判的,由直接实施人员承担责任;因过失导致违法行使职权造成错误裁判的,根据情节轻重,可由承办人、合议庭成员、主管领导等承担相应责任。也就是说,谁犯错谁负责,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具体责任人。 然后,责任追究的范围包括了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对于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免职、责令辞职、辞退等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也规定,法官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行为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与《办法》是相呼应的。 最后,《办法》还规定了违法审判责任的确认和追究程序。一般由各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负责违法审判线索的收集、对违法审判责任进行调查以及对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在调查过程中,要保障被调查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总的来说,《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于规范审判人员的行为,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让审判人员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一旦违法就要承担相应后果,从而促使他们依法公正地履行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