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协查的正常流程是什么?


税务协查指的是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之间,或者税务机关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为了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核实税收征管信息等目的,相互协助、配合开展调查的工作机制。下面为你介绍税务协查的正常流程: 首先是发起协查。当一个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或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需要其他地区税务机关协助调查的事项时,就会发起协查。比如,本地税务机关在检查一家企业时,发现该企业有一笔大额资金流向外地某企业,为了核实这笔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就会向外地企业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发起协查请求。发起协查一般要通过协查信息管理系统等正规途径,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协查函,详细说明协查的事项、要求以及相关的线索和证据等内容。依据《税收违法案件发票协查管理办法(试行)》,委托方应当根据案件查办情况,确定协查对象,需要发起委托协查的,向受托方发出《税收违法案件协查函》。 接着是受托方接收协查信息。受托方税务机关在收到协查请求后,会对协查函及相关资料进行登记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协查事项是否清晰明确、资料是否齐全等。如果发现协查函存在问题或者资料不完整,受托方会及时与委托方沟通,要求补充或修正。审核通过后,受托方会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协查工作。 然后进入调查实施阶段。受托方会根据协查的要求和线索,对相关企业或个人进行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查阅企业的会计账簿、凭证、合同等资料;询问企业的相关人员;实地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等。在调查过程中,受托方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收集相关的证据和信息。例如,税务人员在查阅企业账簿时,会制作查阅记录,并由企业相关人员签字确认;询问企业人员时,会制作询问笔录。 之后是结果反馈。受托方在完成调查后,会根据调查结果制作协查报告。协查报告要详细说明调查的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证据等内容。如果在调查中发现存在税收违法行为,受托方会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一并反馈给委托方。协查报告一般会通过协查信息管理系统等途径及时反馈给委托方。根据《税收违法案件发票协查管理办法(试行)》,受托方应当在收到协查函后60日内回函。 最后是结果处理与归档。委托方收到受托方的协查报告后,会对协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协查结果对正在查处的案件有重要影响,委托方会根据协查结果进一步开展工作,比如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调整税收征管措施等。协查工作结束后,双方税务机关会将协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审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