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第57条规定的侵权行为有哪些?


商标法第57条规定了多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侵权。简单来说,就是别人用了和你一模一样的商标,还在同样的商品上使用,这显然侵犯了你的商标专用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明确规定了这种行为属于侵权。 其次,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这里的“近似”和“类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比如,两个商标在读音、字形、含义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或者商品在功能、用途、销售渠道等方面有相似性,并且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以为是同一个品牌的商品,那么就可能构成侵权。这是依据该条第(二)项的规定。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同样是侵权行为。不管销售者是否知道所销售的商品是侵权商品,只要销售的商品侵犯了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过,如果销售者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可能会减轻一定的责任。这对应着第(三)项规定。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也被认定为侵权。商标标识就像是商标的“衣服”,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的商标标识,然后进行销售,会严重损害商标注册人的利益。这是第(四)项的内容。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属于反向假冒侵权。例如,把别人商品上的商标换成自己的商标再卖出去,这不仅侵犯了商标注册人的权利,也欺骗了消费者。此为第(五)项规定。 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同样构成侵权。比如,为侵权商品提供仓储、运输、邮寄等便利,明知道是侵权行为还帮忙的,就要承担法律后果。这是第(六)项的规定。 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也属于侵权行为。这是一个兜底条款,因为现实情况复杂多样,可能存在一些上述未列举但同样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就可以依据这项规定来认定。这是第(七)项的内容。 总之,商标法第57条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旨在保护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如果遇到商标侵权的情况,商标注册人可以依据这些规定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