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认定标准是怎样的以及该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逃逸,通俗来讲,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和处理方式。
### 认定标准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具体的认定情形有以下几种:
1.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比如,两车相撞后,一方司机明明知道撞车了,却一脚油门直接开走。
2. 当事人自认无责任,驾车离开。这种情况即使当事人认为自己在事故中没有责任,但只要不符合实际情况,离开现场也可能被认定为逃逸。例如,在一些轻微刮擦事故中,一方司机觉得自己没责任就直接走了。
3. 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却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又返回。比如司机喝酒后发生事故,报案后害怕被查出酒驾就先离开,过段时间再回来。
4. 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有些肇事者将伤者送到医院后,不报警也不处理后续事宜就走了。
5. 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这也是为了逃避后续责任。
6. 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当事人却逃跑了。
7. 离开现场并且否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应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比如现场有监控显示车辆碰撞,但司机却否认知道事故。
8.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且强行离开现场。比如双方就赔偿金额谈不拢,一方直接开车走了。
### 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理方式如下:
1. **行政处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 **刑事处罚**:如果逃逸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总之,发生交通事故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及时报警。这样才能避免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交通事故案件受理费究竟由谁来负担呢?
对方无法联系上是否可以起诉离婚?
专利权属纠纷有诉讼时效吗
第一继承人顺序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轻伤公诉法院会怎么判?
双方承认假离婚会怎么判?
离婚以后买的房子算共同财产吗,该怎么算?
股东怎样行使表决权?
失业了社保如何自己续交?
死刑犯是关押在监狱还是看守所?
瑞众医保费用补偿医疗保险是怎样的?
财务年报要谁批准?
滴滴代驾把车刮蹭了该如何处理赔偿?
离婚起诉时怎么处理财产?
土地纠纷在有最有利的证据后多长时间办结?
海曙拆迁如何进行补偿?
交通事故中车保值能赔多少钱?
交通事故自首是否能轻判?
拆迁时门面比普通住宅的补偿要高吗?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