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工的行为具体有哪些?


旷工,指的是劳动者在没有经过用人单位允许的情况下,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到岗工作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正当理由就不来上班。 从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来看,虽然并没有直接对旷工行为进行详细列举,但在实际的劳动关系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会被认定为旷工。 首先,未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岗。在正常的工作流程中,劳动者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上班,应该提前向用人单位提出请假申请,并且经过批准之后才能离岗。比如员工小张,没有向公司提交请假申请,也没有得到公司的允许,就自行不来上班了,这种情况就属于旷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者有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义务,而按时出勤是基本的要求之一。 其次,假期期满后未按时返岗且未续假。员工在请假获批的假期结束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无法按时返回,需要及时向用人单位申请续假。例如员工小李,请假一周,假期结束后没有按时回来上班,也没有向公司说明情况并申请续假,这也会被认定为旷工。 另外,以虚假理由请假并获批后离岗。有些劳动者为了达到离岗的目的,会编造虚假的理由来请假,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一旦用人单位发现请假理由是虚假的,那么该员工离岗的这段时间也会被视为旷工。比如员工小王,谎称自己生病请假,但实际上是去旅游了,当公司查实后,小王的这段请假时间就属于旷工。 最后,不服从工作调动安排且不到新岗位报到。当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调动时,劳动者应该服从安排并按时到新岗位报到。如果劳动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调动,并且不到新岗位上班,同样会被认定为旷工。比如公司因为业务调整,将员工小赵调到另一个部门,小赵既不服从安排,也不去新部门报到,这种情况也构成旷工。 总之,旷工行为不仅违反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也违背了劳动者应尽的义务。劳动者应该遵守劳动纪律,按照用人单位的规定正常出勤工作;用人单位也应该制定合理的考勤制度,并明确旷工的认定标准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劳动关系的稳定。





